2014中国金融改革整体推进箭在弦上

2014-01-13 17:11:11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边是管制利率的银行时不时闹“钱荒”,另一边却是民间融资凸现高息放贷难。这是市场的无形力量对管制的有形之手的“抗议”与挑战,无形之手的市场在金融业静悄悄地发挥出的力量势不可挡。无疑,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而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市场化改革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为此,我们热切期待2014年金融改革能整体推进,寄望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能深度渗透到金融业!

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辞旧迎新时刻,某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员工心里却有点烦。从2013年12月最后几天储蓄存款的“拼杀”之中尚未喘过气来,2014年一季度开门红储蓄存款任务又压下来了。任务目标一年比一年大,与个人薪酬挂钩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更郁闷的是,这一年多储蓄存款任务完成难度越来越大。银行基层网点人员发现,客户对储蓄存款变得越来越冷淡,储蓄存款吸引力越来越弱。按照一位银行基层员工说法,如果不是各类理财产品短暂留住了一部分储蓄存款,银行储蓄存款“自然”上升部分几乎绝迹。

与此同时,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高息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民间各种高息存款,资金回报都高出银行储蓄利率许多倍。无奈之下,银行也不得已采取了应对之策,推出了利率远高于存款利率的银行理财产品。

这种现象,造成了当下我国金融市场事实上的资金价格双轨制:一边是受上限管制的存款利率,另一边是市场化形成的资金价格。最终当然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击败了管制的有形之手,受上限管制的储蓄存款利率失去了对货币资金的吸引力,而货币资金则奔向了回报更高的社会融资渠道。去年6月和12月的两度“钱荒”,说到底,还是管制和市场博弈的结果。在管制利率下,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储蓄存款大量流失,转而通过理财产品和同业市场拆借的几乎都是短期的货币资金,加上短借长用现象,势必导致一轮又一轮的短暂性“钱荒”。

无疑,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攻克利率改革的最后一座堡垒—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对放开存款利率的最大担心,是会造成融资成本较大幅度的上升,从而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利率较大幅度上升,必然驱使货币资金供给大幅度增加,从而无形中起到平抑资金价格的作用。同时,资金价格上升,必将抑制资金需求,同样也能在无形中平抑资金价格。需求和供给原理告诉我们,供需博弈的结果,一定会很快形成资金的均衡价格。相信许多人近期时不时会接到一些询问是否需要贷款的短信。这个现象说明,虽然社会融资包括民间借贷成本畸高,但逐渐开始形成买方市场,即贷款者在寻找借款者,高成本融来的资金高息放贷出去已显得有点困难了。

一边是管制利率的银行时不时闹“钱荒”,另一边却是民间融资凸显高息放贷难。这是市场的无形力量对管制的有形之手的“抗议”与挑战,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力量在发挥着巨大的隐形作用。无形之手的市场在金融业静悄悄地发挥出力量势不可挡。顺着这个趋势,我们寄望市场的力量在2014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能完全发挥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自然离不开汇率市场化的推进。在汇率不完全市场化情况下推进利率市场化总不免瘸腿和短腿。任何要素市场化,都需要一个完全不受管制、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充分竞争的要素环境。否则,形成的价格就可能是被扭曲的。央行已经表态,将尽快使得汇率形成机制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因而,2014年市场在汇率形成上起决定性作用可期。

汇率市场化也不可能单兵突进,汇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改革密切相关。如果汇率市场化了,而决定汇率的一大项——资本项目仍受管制,那么,缺了一大要素所形成的汇率就会扭曲人民币价格,无法真实反映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只有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完全自由流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形成的人民币汇率,才可能是充分、真实和完整的均衡汇率。

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市场化改革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为此,我们热切期待2014年金融改革能整体推进。

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市场化改革,将为银行业改革奠定坚实基础。民间资本自行发起、自担风险设立商业银行应快马加鞭、急速推进。这不仅关系到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还关系到让金融资源的雨露更多滋润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问题,而从金融体制本身来说,金融市场主体越多元化,竞争才越充分,从而使得利率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反应市场的诉求,进而能使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作用。

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的保驾护航。民营资本可兴办银行后,随着无数中小民资银行的诞生,出金融乱子或将会成为常态。其中一个最为敏感的现象就是“喂款恐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银行挤兑。一旦有人不能马上从银行提到存款,其他存款人立马就会紧张起来,害怕他们的钱也会化为泡影了。在这种恐慌心理的驱动下,存款人就会蜂拥进入银行,即使是健康的银行也无法顶住这种疯狂的提款要求。在1893年、1895年和1907年,美国都曾受到过银行恐慌的冲击。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银行恐慌,曾迫使9000多家银行瞬间倒闭。痛定思痛,后来美国联邦政府无奈之下给存款人保证:无论银行发生什么情况,除最大的存款者之外,所有存款人都可以取回他们的存款。因此,存款者在意识到有麻烦的时候不必再急着冲向银行,不必一窝蜂奔向银行挤兑了。再后来,美联储承担起了“最后的清偿者”的责任,牵头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系统”,确保为健康的银行提供资金以解决临时流动性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双重重要作用:确保存款者的资金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防止恐慌性的银行挤兑,进而稳定整个金融秩序。因此,在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了2014 年的头等大事。此外,在破产法基础上拟定出台存款类金融机构破产条例,是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所必需的。我们也期待这类条例越早颁布越好。

总之,2014年,中国金融业期待市场的力量,期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能深度渗透到金融业!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