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众多投资者发现,年前的“投资利器”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春节期间年化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专家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在节后或将延续此前的下滑态势 ,年前的辉煌表现无法重现。
节前节后差异巨大
春节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全面跑赢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多款知名产品均出现天量流入的现象。记者查阅发现,微信理财通年前始终维持着7.3%以上的收益率,最高的一天为1月26日,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7.9020%,其次为24日的7.818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尽管余额宝的收益水平低于微信理财通,但也高于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6.4%-6.5%之间的水平。
表现优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成为节前的“吸金”利器。根据微信财付通相关人士透露,理财通上线不足两周时间,净流入资金量已经超过百亿元规模。而余额宝尽管收益率没能超越理财通,却显示了更为强大的吸金能力,春节前的7天内有近400万人向余额宝存入,日均转入超100亿元,远远高出平日数据的多倍。据分析,除了产品高收益所产生的吸引力,还有一大原因是节前很多人领到年终奖,这些相对数额较大的资金相当大比例都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进行理财,利用春节长假实现增值。
但进入春节之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普遍开始了逐步走低的趋势。其中微信理财通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7%,2月6日达到6.7790%的水平,这也是其自1月15日上线以来的最低。余额宝也同样收益率一路下滑,2月5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6.0510%,也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除了收益率,流入资金量也呈现放缓的迹象,据内部人士透露,由于节后不会有年终奖等大额资金的理财需求,许多消费者也因为需要花费要对手中产品进行一定量的赎回,因而,节后很难重现节前巨额流入的景象。
节后年化收益率或还将下滑
对于节前及节后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的迥异表现,相关理财专家分析,微信理财通对接的目前仅为华夏基金旗下的“财富宝”,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增利宝”,其本质都是货币基金。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理财通和余额宝其资金总量超过80%以上都是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在春节前市场资金面紧张,同业拆借利率一路上扬,导致协议存款利率也随之水涨船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也由此大幅走高。而在节后,市场资金需求逐渐缓解,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也随之回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也自然回归正常水平,出现一路下滑的抛物线。
业内专家表示,节后各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可能出现大幅回落的局面。此外,今年互联网金融的“肉搏战”还将进一步加剧,节后将有多家传统银行打响“反击”的枪声。其中,民生银行直销银行联手旗下的民生加银将率先推出“如意宝”,节前内测已经趋近尾声,有望在春节后迅速面世。节前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节后将要面临多重夹击。
投资理财更要看万份净收益
目前包括货币基金、互联网理财产品等都会公布七天年化收益率,但很多投资者对七天年化收益率并不理解。相关理财专家表示,很多投资者认为七天年化收益率就是产品的固定收益率,这其实是严重的误解。专家分析,七日年化收益率是用过去七天的每万份产品净收益加总后再进行年化处理,七日年化收益率作为均值指标只能体现过去七日大致的浮动。某只产品短期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超高,可能意味着投资经理的操作风格比较激进,用户每天获得的收益往往有点像坐过山车,对普通用户来说稳定的高收益才是王道。
就部分货币基金节前收益率出现畸高的现象,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随着近日IPO开闸,推高了隔夜拆借利率,所以一些做短投的基金收益率冲高,是正常现象。不同的货币基金采用不同的投资组合,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最近半年货币基金收益率稳定在4%-6%左右,过分偏低和偏高都值得注意。规模越大的货币基金在投资方面的话语权越大,获得的收益也会更高。但是一些货币基金会使用“定期产品”或者“自己补贴”去表达高收益,但这种高收益并不能持久。
专家认为,相比七天年化收益,消费者理财更应该看重每万份产品净收益或者万份收益总值。日万份收益,这是当天实际到手的收益;而7日年化收益率是把近7天的万份收益以过去的收益率折算为年化收益率,并非每天的真实收益率。投资者在看待产品收益时,更应重点关注长期的业绩稳定性。此外,投资者在挑选产品时,应综合比较,包括比收益,比稳定性,比申购门槛,比提现灵活性,比使用场景等多项条件。一个产品的好与坏,实际上是综合比拼。
(责任编辑: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