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政府存款再上3万亿 盘活财政存量关键在预算

2013-07-05 09:39:0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政府终于狠下决心,着手盘活“趴账”多年的央行国库财政资金。
  针对日前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问题, 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盘活存量,用好财政资金。而与“盘活存量”对应的是今年前五个月中央财政近乎零增长的窘境。
  对此,多位学者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财政资金存量大量存在的根本在于财政管理的粗放,在盘活存量时需要特别防范政府投入民生的资金“过头”,造成浪费。
  目前层层积淀下的财政资金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截至5月,仅央行公布的存在国库的政府存款存量就高达3.23万亿元。
  政府存款3.23万亿
  财政资金存量顾名思义就是财政未花出去的钱。
  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到今年5月末,政府在央行国库的存款余额达3.23万亿元。今年以来截至5月份一共新存入8372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介绍,财政资金存量主要包括四部分: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工行、建行、农行等商业银行的账户,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供应商的账户。其中存量主要存在于前两个账户。
  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针对一些方面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以整改为契机,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对于当前国务院再提盘活资金,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与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下滑有关。
  今年前五个月,中央财政收入增长0.1%,低于全年预算目标6.9个百分点。财政部长楼继伟6月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决算报告时称,“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
  一面是财政收入可能完不成预算目标的窘境,另一方面是财政支出刚性压力依然很大。国务院此番要求“盘活财政存量”,被视为触动部门利益,尽管带来短期痛苦,但长期来看是好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国务院的潜台词就是过去放出去的钱不少了,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乱花钱,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加强预算管理
  审计署上月发布的2012年预算审计公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交通部本级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批复的厦门基地救助码头项目,因前期论证不充分终止建设,造成已支出的2574.74万元形成损失、结余1855.26万元在项目承担单位闲置。
  原铁道部在编报2012年预算时,对预算资金11.3亿元未提出细化分配方案,直到2012年9月,才申请将其中1.3亿元细化到具体执行单位;截至2012年底,原铁道部及所属工程管理中心有1028.67万元款项挂账9年以上,未及时清理。
  杨志勇认为,审计中出现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问题。主观是对预算执行不够重视,客观是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财务制度约束,及费用转嫁等造成了预算单位的资金闲置。
  王雍君表示,造成大量财政资金闲置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预算编制的粗线条,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基线筹划,两者区别是基数法容易操作但脱离实际,而基线筹划可以将基建、通胀、利率、汇率及政策等变化因素合并统筹考虑进行预算编制。
  王雍君认为,目前大量财政存量问题的源头并不在于预算执行,而在于预算准备阶段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时间太短,应该放宽至10个月”。
  王雍君说,必须要通过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能力,有专职化、专业化的队伍对部门预算进行约束,否则都无法筛查出预算中的问题,越来越流于形式化和边缘化。
  此外,他指出还有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规模偏大,地方自己自主财力规模太小,地方对中央高度依赖,而中央拨付资金又存在延迟等问题。
  警惕民生支出“过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提出“盘活之道”: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
  王雍君说,盘活资金的方式有三种选择,偿还地方债务、减税和花掉。国务院释放出来的信号是第三种方式。
  接受采访的多位学者均认为,选择“花掉”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而财政资金存量就是“该花的没有花掉”。
  6月下旬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
  棚户区改造、基建等均为民生方面支出,王雍君认为,这也是盘活存量不错的选择,但他特别强调,民生方面也有过头的花费,“比如很多地方的教育支出已经太多了”。
  杨志勇认为,要防止再形成新的存量,他建议编制中期预算,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约束政府乱花钱的问题。
  鲁政委则认为,目前想要盘活资金最重要的还应该放开汇率,令市场有钱可赚。同时政府应当退出营利性的领域,“把不该花的堵住,防止跑冒滴漏”。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府兜底光伏企业,财政应该管的是如果企业倒闭,工人的失业和救济,而不是去负担企业债务。”此外,他还指出在需要投入的基础建设方面,政府也应设置合理的机制引入民资。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