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地奶品价格大幅上涨。相关信息显示,继三元宣布12月份旗下产品涨价后,蒙牛、光明、伊利等乳业巨头也先后表示近期涨价,加权平均价涨幅多为8%以上。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遭受不良天气、疫病等影响,奶牛存栏下降,奶源供应趋紧,乳企陷入奶荒窘境,导致生鲜乳价格持续飙升;加之进口奶粉受限,一些乳企转向国内乳源替代等,多重因素叠加,助推国内乳品价格的快速上涨。
原奶价格攀升
奶品全线上涨
年终临近,市场上的液态奶扎堆儿涨价,同时,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商场的低端袋装奶部分出现断货、缺货现象。
农业部定点监测显示,自2012年9月以来,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14个月上涨,到11月份第2周上涨至3.96元/公斤,同比上涨13%以上。有关人士表示,现在不少乳品企业原奶收购价格已破4元/公斤,不少地方涨到5元/公斤以上。
三元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关于三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通告》称,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逼近50%,仍在持续上涨,三元食品始终保持所有乳制品均100%采用生鲜原料乳制造,而且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
据悉,目前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品牌液态奶售价已普遍提高。三元部分产品加权平均价格涨幅为8%;在超市渠道,243毫升的袋装鲜牛奶由原来的1.8元涨到2元。光明乳业(行情,问诊)旗下大部分牛奶、酸奶、常温奶产品平均涨幅在8%至9%。伊利金典纯牛奶售价从之前的58元上调至62元,金典有机纯牛奶售价从68元上调到现在的73元;蒙牛特仑苏纯牛奶售价从58元涨至目前的62元,真果粒每盒价格从3元涨到3.5元。
奶源供应趋紧 成为涨价主因
近年来,奶源供应趋紧,原奶价格攀升,加之包装材料、物流、人工等成本上涨,导致生产成本过快增长,成为奶价屡涨的主因;同时,国内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对乳品价格形成有力支撑。而这次奶荒主要是奶牛存栏数量突降,原奶产量骤减所引发。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最近几年原奶最紧缺的一年,奶荒之所以比前几年严重,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由于去年冬季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奶牛淘汰率高,导致存栏量不足;今夏高温湿热,奶牛生产受限,原奶产量大幅下降。七八月份以来,北方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南方地区频繁遭遇洪涝灾害,不良天气影响牧草产量与质量,不利于奶牛生产,导致产奶量比平常减少30%以上;近年来饲养成本上涨过快,养殖效益低下,散养户大规模退出,而规模化牧场没有能够及时填补散户退出留下的空缺,导致原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牛肉平均价格已突破6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30%。在此背景下,奶牛散养户提前淘汰、催肥出栏奶牛现象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新西兰奶粉接连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进口停止或受限,一些乳企转向国内乳源替代,加剧生鲜乳供应紧张局面。
乳业研究员宋亮表示,四季度奶荒之所以比三季度更加严峻,因为三季度是一个产奶高峰期,七八九月份是奶牛产奶旺季。进入四季度,11月至来年1月份,北方奶牛逐渐进入停奶期,原奶产量下降,奶源供应更加不足。而在存栏量和原奶产量减少的同时,消费需求却不断增加,预计2013年全国原奶需求5020万吨,对应产量只有4118万吨,原奶供应偏紧格局短期内将难以缓解。
缓解持续奶荒 还需多方发力
据调查,奶牛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利润相对低是奶荒一再来袭的根本原因。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天气原因只是部分因素,最大因素还是国内原奶结构性失衡。
专家认为,发展壮大奶牛养殖是稳定我国乳业的基础,应通过提高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扶持引进国外高品质奶牛,制定合理收购指导价,保护奶农积极性等方式稳定和扩大生产;从规范生鲜牛乳、复原乳使用,加强奶源建设监管等方面着手,保障市场供应安全稳定,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奶荒一再来袭。
持续的奶荒,恰恰证明中国确实是全球乳业未来的增长点,因此对奶荒不必过分解读,奶荒本质上为暂时性现象,经过一段调整之后,奶荒终将过去,乳业依然是值得全面看好的行业。但要深层次解决中国乳业之痛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必须有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而扩大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全程质量控制,鼓励兼并重组,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消费信心,确保消费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