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理财产品“摸黑”运行

2014-02-26 10:33:02来源:重庆商报

银行理财产品出炉时,大多通过宣称高收益来揽客,收益充满诱惑;待理财产品运行时,信息披露却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始终无法让投资者彻底放心;当理财产品到期时,相当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却不公开到期收益率。

近日,普益财富发布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40%的理财产品没有披露到期收益率,银行理财师提醒,投资者应远离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理财产品。

四成产品未披露到期收益率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14185款,发行规模约为16.49万亿元,较上季度分别增长5.21%和8.42%。与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令人堪忧。纳入排名的银行普遍存在问题,特别是理财产品的运行信息,有51家银行没有对其运行中的产品披露任何运行公告,占比超半数。

由于理财产品到期信息涉及到理财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收益率,从而影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能力的判断,因此部分银行在理财到期收益率的披露上更为不透明。从普益财富2013年第4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结果来看,仅有151家银行存在到期产品,这明显少于实际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银行数,这和产品发行信息披露不足有关,因为现在发行的产品即是未来到期的产品,发行信息披露不足将直接导致到期产品信息缺失。在所有到期产品中,40%的产品没有披露到期收益率。有37家银行未披露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数量占到其到期产品总数的比例超过90%,其中有30家银行完全没有披露产品到期收益率。这些产品到期信息披露较差的银行多为城商行、农商行,甚至出现个别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结构性产品投向雾里看花

除了到期收益率不愿见光外,部分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结构、投向也是让人雾里看花。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部分银行的理财师只知道销售结构性理财产品,给出一个预期收益率,但是对产品的结构、投向都说不清楚,有的甚至直接给记者一个宣传单页,让记者自己去理解。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息披露不规范,将直接导致银行受消费者信赖程度的降低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弱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运行信息应当是对外公布的,不应该报喜不报忧。他建议,对于理财产品的信息到底是公开公布还是定向公布,监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统一准确的规定,希望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协会等行业机构能够对此予以规范。

操作提醒

远离信息

不透明产品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分析,作为投资者来说,很需要在购买了理财产品后及时了解理财资金的投资状况、投资标的、项目情况以及相关的变化情况,但是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运作过程中并未披露与理财产品、理财资金运行相关的信息,这使得理财产品在发行和到期之间出现一个“盲区”,投资者应尽量远离信息披露不透明的产品。对于结构、投向及到期收益率等信息都不敢见光的产品,产品的不确定性风险更高。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