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 正文

牛锡明吁银行股权激励高管和员工

2014-05-21 13:52:54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刚刚开了上市银行高管集体从二级市场自费购买自家公司股票先河的交通银行,对金融改革和股权结构创新的诉求显然不止于此。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在5月20日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未来应探索建立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机制,建立高管长期持股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对高管奖励股份。

牛锡明是在谈及“深化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议题时提到这一点的。在他看来,建立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银行落实自主经营权,让银行真正成为经营决策和承担责任的主体。

金融业研究人士也认为,在合理的持股水平上,高管持股是一种将经理人与企业利益绑定在一起的有效激励方式。

实际上,始终走在银行股权体制创新前沿的交行,不仅在2004年在业内率先完成“引资重组上市”三部曲,其本也是最早提出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早在2005年6月在港上市的招股书中,交行就披露将实施股票增值权计划。紧随其后的中国银行(2.66, 0.01, 0.38%)和工商银行(3.47, 0.00, 0.00%)的招募说明书中也都曾明确指出,上市后将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07年7月6日,建设银行(3.99, 0.00, 0.00%)回归A股前夕,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正式公布了员工股权激励方案,宣布该行约27万名符合资格的员工可通过“认购+奖励”的方式,分得共计8亿股的建行股份。但以上股权激励计划都因故未能最终实施。

彼时不宜不代表未来也不能突破,银行经营的大环境已变,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方向已定。

股权激励从属的话题逻辑背景其实是金融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此,改革派牛锡明的态度是:“混合所有制不仅使银行股权结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银行可以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外部环境来看,牛锡明表示,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行业准入放宽、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市场环境已使商业银行面临挑战,比如已经并将持续面临的存款增长放缓、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增大等。银行在挑战中的出路,在牛锡明看来,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活力”,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从根本上释放商业银行活力。

一个能够说明银行业正面临持续增长挑战的数据是,2013年,16家上市银行平均利润增速已不足13%,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牛锡明预计,未来5年这一利润增速可能下降到与GDP增速差不多的水平。

而从内部经营来看,牛锡明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激发银行内部的机制活力,因为银行内部机制改革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相辅相成。“机制层面,内部改革有赖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供政策空间和资源投入,如果公司治理不健全、董事会重大决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激励考核、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就难以有效推进。”

不过,谈及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牛锡明称,目前银行业虽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差距”。比如,“在公司治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董事会决策功能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具体怎么推进改革?牛锡明表示,要坚持四个方向:坚持国有控股地位,保持股权结构均衡;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更好发挥董事会作用;深化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总行事业部制和分行经营模式转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互相制衡的机制,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牛锡明展望称。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