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客户专属、网上银行客户专属、理财夜市客户专属、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号称“专属”的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总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那么这些专属产品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昨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只面对特定客户群体销售,在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资金投资方向等关键指标上面,专属理财产品其实并不独特。
专属理财产品扎堆
日前,部分市民通过微信收到了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一条信息:“预期收益率5%,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来啦!销售日期为5月20日至5月22日。”该行声称,这款理财产品只通过手机银行销售。
无独有偶,另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推出了类似专属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8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4%,只对符合条件(对家庭或个人收入有要求)的投资者销售。
除了手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还有不少印上了“专属”烙印的理财产品—金融社保卡专属理财产品、网上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理财夜市专属理财产品、理财早市专属理财产品、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等。
与普通产品无差别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贴上专属标签,对投资者来说,是不是在收益率、投资方向等方面也能享受专属待遇呢?重庆晚报记者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多数专属理财产品其实与普通理财产品并无多大差异,不仅在预期年化收益率方面相差无几,而且连资金投资方向也大同小异。
先来看预期年化收益率。以上述某专属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4%,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段推出的无专属标签的同类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比该产品还高。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销售的一款普通理财产品,投资门槛才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至5.7%。
再看资金的投资方向。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专属理财产品在资金投资方向上也差不多。一是投向债券、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如各类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质押式回购等货币市场交易工具。二是投向债权类资产。如债权类信托计划、金融资产交易所委托债权等。三是投向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合。如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等。
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预期年化收益率没有太大优势,资金投资方向又差不多,部分银行为何要将理财产品贴上专属标签呢?市内金融机构人士分析,专属理财产品的部分发行机构,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方面,对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金融社保卡等专属理财产品,其发行机构可能是想增强相关服务渠道或产品的客户量、活跃度;另一方面,对于推出高端客户专属理财产品的机构,或许是想给高端客户一个私人订制的感觉,让大家有一种自豪感、认同感,强化“只有某个圈子的人才能买到这样的产品”的感觉。
针对专属理财产品不断增加的现象,有金融机构人士认为,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理财产品分得越细,创新越多,市场活跃度可能越高。由于不同人群的投资理财需求不同、风险承受力不同,所以针对特定人群发售的理财产品空间或许很大。当然,前提是这种专属理财产品必须要有真正的特色,要真正形成差异化。
内容为王
部分专属理财产品其实与普通理财产品几乎没有差异,对于这样的现象,该怎么看待?一个观点是,将理财产品贴上专属标签,至少在形式上让人感觉产品形态更丰富,可以说是一种努力。
但我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不能过分放任。因为,既然号称是专属理财产品,尤其是只针对高收入群体销售的理财产品,就应该要体现出其独特性,把真正的创新内容在产品中充分体现出来,让大家真正过一把私人订制的瘾。
社会在发展,人们经营的思路更是不断在创新,创新需要的是实质内容的变化,而不仅仅停留在名义上。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未来会越来越大,就算顾客一时被名目繁多的各种专属称号所迷惑,但市场最终会给投机取巧者深刻的教训。
(责任编辑: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