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继续做好地产调控的有关通知,从具体内容看,此次调控是对2月20日调控新政的细化:加大限购力度和范围、采取差别化措施、禁止信托融资等成为亮点。
虽然整体而言,此次调控在措施内容上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是从操作力度和中央的决心看,调控有可能再次对地产市场走向和股市形成长期压制。分析人士认为,严格行政调控还将是未来地产调控的主线,但如何细化财税手段,通过税收等市场因素来疏导地产调控难题,需要多方面加强研究。
本周地产股走势波澜起伏。受2月20日新国五条因素的影响,本周前三天地产指数继续下滑,而周四一改颓势,申万地产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成为拉动大盘反攻的一大主力。近期地产股受政策影响非常大。
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各级政府将根据市场的不同,差别化地进行地产调控,“严”字当头无疑是调控的主思路,但具体的执行和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虽然行政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功效,但要实现地产调控的长期效果,单有行政调控远远不够,细化房产税、营业税、赠予税、遗产税、高端价格税等多种税种,利用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方可实现地产市场的常态运行。
2月20日,房地产新调控措施出台以来,申万地产指数连续走出4根阴线,虽然2月28日的大盘反弹使得地产指数再度站上20日均线,但市场预期地产股调整并未就此结束。市场走势变化是检验政府政策措施效力的试金石。回顾2010年以来的地产调控,自当年4月15日出台国十条的短短4个交易日内,申万地产指数整体跌幅超过12%。国十条的每条措施中每一条都直指抑制投机需求,不容否认,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改变了市场预期,市场因此为之震动。
但是自国十条以来,我们细数后续措施,很难跳出该项措施的范围,虽然后续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细化措施很多,对区域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很快市场便恢复了自我调整的态势,在地产成交市场上,房价和销售增速也表现出由初期缓慢上升到急速提升的态势。
市场之所以对后续调控不以为然,更多是因为没有超出预期的措施,以及地产调控市场上实际言行的背离。市场投资者的感觉是敏锐的,从不同场合政府、开发商的表态和博弈进程看,调控长期的疲态、房地产风险的积聚、实际调控中问题的复杂性,种种因素的交织使得当前地产调控思路难以为继。
分析人士认为,要跳出逢调必涨的怪圈,政府需要有新思路,而这一思路也无需另辟新径。虽然房产税试点还在推进,但是从推进速度和执行效果看,目前还未能起到调节市场供求的效果,而要打破这一瓶颈,除了政府公开财产、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辅助的税收种类,如针对目前的遗产税、赠予税等在地产项目上执行更严厉的累进制度,加大对空置房、大面积购房等非理性行为的惩治,从而调节市场供给。对于别墅等项目,不应采取堵的策略而应疏导,辅之以更高的税率,实现政府调节再次分配的职能,对于房地产交易环节中的税收也应细化管理,目前来看,5%的营业税太过死板,如何针对频繁买卖,根据地区的实际实行累进税率等方式,对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很好的功效,总之,在税收环节上,地产调控远远不止于房产税、物业税等已被市场熟知的税种,还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特点进行细化研究,这样才能避免单一行政调控的弊端和累积风险。
可以看到,在2008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以来,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泛滥的冲击下,膨胀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与国际情况相比,我国地产膨胀趋势还是受到一定抑制。难以想像如果单凭市场自发的调节,中国的地产市场会达到何种情形。在行政调控暂告一段落,市场已充分预知其力度的情况下,推出全方位细化的税收政策可能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