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本钢板材(000761.SZ)补充发布了2012年末发生的两笔“坏账”出售的交易,这两笔交易的公布使得投资者得以清晰了解到本钢板材2012年免亏的真正原因,公司从上述两笔交易中总计获得了17,921.92万元收益。
有投资者质疑,本钢板材选择延迟披露上述交易信息或许并不是公司所说的“考虑不周”,而是不敢及时披露,因为“坏账”的收购方本溪政通资产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本溪政通)和辽宁容大典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辽宁容大)是以高达应收账款原值的60%作价收购的。
重大影响交易未及时公告
本钢板材为信披违规道歉
6月15日,本钢板材公告称,2012年11月-12月,公司分别向本溪政通、辽宁容大出售原值为14,669.86万元、15,208.1万元但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转让价款合计17,921.92万元。由于上述应收账款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所以上述转让总计产生收益17,921.92万元,超过2011年经审计净利润的10%以上。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即时发布临时公告。
6月18日,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键律师向记者表示,本钢板材上述交易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并未及时公告,涉嫌信披违规。
对于信披延迟问题,本钢板材仅在公告中表示,由于考虑不周,公司将其当做日常经营事项进行了处理,未能及时履行信息披露,公司董事会为给投资者带来的不变深表歉意。
10年以上坏账竟卖出高价
接盘方因何成为“及时雨”?
对于本钢板材延迟披露出售大额应收账款,有投资者提出疑问,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作为老牌上市公司,本钢板材不至于出现上述低级错误。这件事的疑点在于:本钢板材在补充公告中表示,出售上述应收账款是为了盘活资产,那公司为何选择在2012年末才进行呢?此外,如果本钢板材回收都困难,为何收购方本溪政通、辽宁容大仍敢于以应收账款原值的60%作价收购呢?难道这两个公司的收款能力比净资产超150亿元的本钢板材还要强?
记者查阅了本钢板材之前的定期报告,发现上述疑问并非毫无道理。
本钢板材1998年登陆深交所,直至2005年末,应收账款仍旧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截至2005年末,本钢板材应收账款余额仅为3238.39万元,其中3年以上欠款为3236.1万元。
2006年,本钢板材通过重组,收购本钢集团旗下部分资产,收购完成后,截至2006年末,本钢板材应收账款余额增至137,075.51万元,其中,3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为28,437.58万元,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而2007年-2011年,本钢板材3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1,760.96万元、33,736.6万元、36,295.2万元、39,991.44万元、39,732.56万元,均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本钢板材2012年末总计出售的3年以上应收账款原值为29,877.96万元;自2006年以来,本钢板材新增3年以上应收账款11,294.98万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本钢板材2012年末出售的多年应收账款中,最少有18,582.98万元在2006年末已被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这18,582.98万元应收账款的账龄距今已有10年。
根据本钢板材公告介绍,2012年,本溪政通、辽宁容大营业收入分别为204.6万元、5214.3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7.02万元、923.62万元。
2012年,本钢板材实现净利润6937.98万元,其中年末出售应收账款交易为公司贡献了17,921.92万元收益,也就是说,没有上述年末的两笔应收账款转让,本钢板材2012年的业绩将是亏损的。
在本钢板材主营业务差强人意之时,小小的本溪政通、辽宁容大竟敢以60%的高价接盘净资产超过150亿元的本钢板材都收不回来的“坏账”?
而在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本钢板材并未第一时间及时公告,而只是在其他公告中简略提到交易事宜。至于本溪政通、辽宁容大为何高价收购,6月18日,本钢板材的公开电话未能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