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今年1-6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2311亿元,同比增长仅1.5%,如何看待?
白景明:总体认为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7%的中等增速是正常的。现在,经济运行中也有积极的一面。首先是供求关系势态良好。其次是供给充分,再次是需求稳定。而且价格下行,对中国经济有正面影响。若不控制物价上涨,收入增长都是虚的。而且若是价格上涨,中小企业最难消化这部分成本。
中国以前是经济增速大,物价高,现在汇率保持小幅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进口价格降低,对现在扩大内需有稳定的作用。现在的经济形势对财政影响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以前财政收入达到20%以上的增速,但是出口价格和原材料增长了10%,是高物价推动力财政的高增长。但是同时财政支出也高了。比如基础设施,原材料,钢铁,水泥等。
经济观察报:下一步财税政策的重点应在哪一个方向?
白景明:财政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搭桥铺路的作用,靠财政投入的四两拨千斤撬动经济结构转型。比如营改增、科技投入、新能源汽车补贴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相配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在未来财税政策会保持三个基点,首先是继续推进营改增,促进产业调整,推进经济转型。进一步降低第二产业、工业的成本,为制造业转型创造条件;其次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资金花在关键环节上;最后,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发挥协同效应。支持适度扩张,货币相对稳健,不断推进结构性减税,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货币政策中利率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财税政策发挥效果。
经济观察报:自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这次不同于以往的地区性的试点,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白景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大税种的收入已占我国整体税收收入的“半壁江山”,因此“营改增”改革的实施无疑将牵一发动全身,继而撬动整体财税制度改革。“营改增”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启动必然要尽快加以推进,否则地区税制差异将不利于资源在全国的合理配置。
“营改增”首先触动的是整体税制安排。“营改增”表面上看是两个税种的归并,实际上却会冲击总体税制结构,会触动政府间收入划分格局。原试点地区试点纳税人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抵扣范围窄,治本之策是加快推进“营改增”。触动结构调整效应有效放大,而且“营改增”的结构调整效应并不会把利益均衡分布在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上,这对财政运行和经济运行都会产生多重影响。对此,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只能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财政收支手段实施微调。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同时要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今年我国的税收增长幅度很难达到两位数,我们不能采取增税手段保证必要的支出,唯有压缩一般性支出,倡俭治奢,过紧日子,这就要求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树立民生支出也要讲绩效的理念,通过制度完善保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