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临近,有关财税改革的话题日渐升温。作为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财税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因而备受关注。
目前,除了国研中心提交的“383方案”的财税改革方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部财科所均向三中全会提交了报告。
昨日(10月30日),财政部财科所有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报告已提交至决策层,“至于大会采纳多少不便猜测,但最终方案会很快公布”。据记者了解,在已公开的财税改革方案中,上收部分事权、稳地地方财源是核心问题。
财税改革方向
近日,国研中心公布的“383方案”改革路线图备受瞩目。该方案的制定由国研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后者被认为是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方案的起草者,其提出的包括“财税”在内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受到业界普遍关注。
“383方案”将当前财政体制问题归为政府事权不清、收支结构不合理、地方债风险突出,强调以优先调整事权、带动财力重新配置为重点,启动新一 轮财税改革。方案提出,以事权合理划分重新确定财力配置。将基础养老金、司法体系、食品药品安全、边防、海域、跨地区流域管理等划为中央事权。这或意味着 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准备走中央继续收权道路。
分税制实施以来,尤其是近年,中央与地方财力和支出责任不匹配现象加剧。虽然我国财税体制也进行过调整,但未能解决财权与事权的矛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表示,目前财力与支出责任不相匹配的矛盾很突出,中央应该上收部分公共服务的职责,“不能让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一味地去抓工业、抓发展,对地方政府而言,财政体制应该要营造更公平的环境”。
此前,关于分税制的走向,中央的文件表述从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逐渐演变成现在通行的“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记者从财税界了解到,未来财税改革的方向是,在分税制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部分共享税中的分成比重,增加中央财政支出项目范围。
财政部长楼继伟曾公开表示,财税改革需要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尤其要上收部分地方的事权,其中包括养老、社保等事项。有接近决策层人士评述,这跟楼继伟的主张有颇多相似之处,楼继伟担任此了次财税改革小组组长。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科学首席教授李炜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财税改革是未来重头戏,营改增实际上进一步上收了财权,但有些事权还是留给地方,造成财税体制的严重不匹配。“目前中央和地方承担的公共责任还没有明确,待厘清后,才好解决财权和事权的匹配问题,这还涉及到政府职能的改革。”
“383方案”也提到,优化收支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中长期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稳定地方财源
由于涉及到地方财政问题,地方债也是影响改革的重要因素。自8月1日开始的地方债审计工作,目前已渐入尾声,十几万亿级地方债规模受到各界关注。在土地财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地方债、稳定地方财源也是智囊机构在财税改革中权衡的问题。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指出,稳定地方财源考虑的思路是适度下放财权给地方,建立完善的房产税、消费税体系,为地方政府培育财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三中全会的方案肯定要解决地方财源问题,尤其是营改增后,作为地方的主要营业税上收中央,而目前靠补贴和转移支付难以持续。
据她介绍,官方很早前就开始论证调研如何给予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源,该项议题可能成为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由于地方财源涉及到财税改革,这也成为各智囊报告的重要内容,其中房产税成为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地方财源紧张的情况下。不少智囊机构及高校学者认为,房产税改革试点扩容是大势所趋。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此前也多次表示,要积极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有利于把地方政府主要注意力,引导到按市场经济要求优化本地投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上面,形成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383方案”也提出,要积极推进以房产税和消费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建设。加快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一定过渡期后全面推开,并明确为区县级政府主体税。
在消费税方面,“383方案”称按消费地原则将国内消费税划为地方税,由生产环节改为零售环节征收,同时将车辆购置税划归地方税。倪红日此前透露,“383方案”提出的消费税改革方向得到官方认可,目前包括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等至少10个课题组对此进行论证。
另外,“383方案”还提到规范地方发债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主体,提高地方融资活动透明度,“开前门、堵后门”,扩大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范围,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