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试点再迈出重要一步。继8月1日前期试点行业全国铺开后,新一轮扩围即将到来。
在陆路、水路和航空等实现全国“营改增”后,交通运输行业只剩下铁路运输仍在试点之外。而到了明年1月1日,这一问题将彻底解决。
“之前,我们一直期待交通运输业能够全面打通,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福建省长乐市一家物流公司总经理刘金兴的兴奋很有代表性。
可抵扣范围
又扩大了
刘金兴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多项业务采用全国联运方式,铁路运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物流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后,抵扣项目变多了,但铁路运输一直没有纳入改革,导致重复缴税现象不能完全消除。这一次的扩围他们期待已久。
此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扩大试点行业,之所以首选铁路运输等行业,是因为这样可以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
“在‘营改增’试点过程中,抵扣不足始终是难以回避的矛盾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抵扣范围受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记者,由于均属于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两大行业纳入“营改增”,意味着延伸了抵扣链条,能够让更多行业从中受益。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主要依靠铁路来运输钢材等原料。该分公司财务科科长孙浩告诉记者,铁路运输业纳入“营改增”对企业绝对是利好,因为进项抵扣额比例由之前的7%变为11%,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孙浩介绍说,今年前11个月,公司发生铁路运输费用(含税)5.57亿元,“营改增”之前,进项增值税税额为3901.26万元;“营改增”后,进项增值税额将变为5523.02万元,相当于直接降低增值税税负1621.76万元。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该公司财务部部长张随艳对“营改增”扩围赞不绝口。她介绍说,今年前11个月,公司支出铁路运费已经达到4.52亿元。照此测算,改革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抵扣2000万元,运输成本降低非常明显。据湖北省国税局一项预测,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该省下游企业将增加进项税额抵扣6.28亿元。
关联行业纷纷受益,铁路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自身对改革又如何评价?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两大行业原本重复征税现象就比较严重,改革将给他们带来长期利好,但部分企业同时可能面临税负短期上升的“老问题”。
北京市某邮政企业负责人和张家港市邮政局负责人均告诉记者,按照现行征收营业税的政策,邮政企业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从2006年起一直免征营业税,其代办速递、物流、国际包裹和快递包裹等速递物流类业务取得的代理收入等,自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也免征营业税。此次改革将延续这些免税政策,给企业提供了一段过渡适应期,企业感觉很安心。
大连市邮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不在免税范围内的业务,能获得进项抵扣对企业也是一大利好。目前,邮政服务业在我国利润微薄,如果能够取得足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以抵扣,将减轻行业负担。他算了这样一笔账:某月取得集邮收入5万元,当月发生加工、制作等支出3万元,设计支出0.3万元,与征收营业税时相比,改革后缴纳税款将减少1000元。此外,邮政也有铁路运输费用,双方都纳入“营改增”后,方便了相互抵扣。
固定资产支出等可用以抵扣,依然是本轮扩围改革减负的重要途径,但企业有自己的担忧。“税率实实在在提高了,抵扣却难以取得,也不可能总是买车。”江苏某铁路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固定资产是往年一次性投入,在短期内暂无更新计划,因而测算改革后缴纳增值税税负率将比原营业税提高2.55个百分点,达到5.88%。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看,交通运输行业的税负水平都可能因为难以抵扣而有所增加,但这一行业的建设有很长的周期,今后的投入必定会不断增加,随着抵扣链条的继续完善,行业税负会逐渐下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财政部统计的10月全国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受8月1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影响,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同比下降70.9%。
关联行业
谋划“借政策东风”
“‘营改增’的目的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交通运输业恰是这一轮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支撑性产业,任何产业都需要投入交通运输成本。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将产生影响。”白景明表示。
事实上,“营改增”的意义远不止是减轻企业税负,通过链式反应,它在推动行业发展、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活力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效益。无论是即将纳入改革的铁路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还是与之相关的众多上下游关联行业,新的变化都将来临。
“比如,纳入试点后,高铁、动车等机车的购买都可参与抵扣。这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很大,一台机器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以降低税负的方式促进设备更新换代,有利于产业发展。”白景明说,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都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大投入的重要时期。增值税实行进项抵扣的特点,决定了“营改增”对处于扩张期的行业更加有利,这将产生鼓励相关行业增加投入、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不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推动大交通一体化。
“铁路货运改革和‘营改增’改革作用双重叠加,将有力促进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武汉铁路局某负责人表示。
由于行业管理的原因,快递业一直归属到邮政行业缴纳营业税。中国企业财税管理研究院院长谢学焘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邮政服务业发展迅猛,像顺风、EMS等大型快递公司已经有购置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能力,快递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也需要通过更新设备来实现。而快递业和信息产业联系紧密,扩围改革将有力带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信息化产业的消费。
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已经主动开始借力调整。大连市邮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正在着手做三件事:制定本企业发票报账、审核和认证传递规程,以实现进项税应抵尽抵;做好精细化管理,加强税务管控;重新定位本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企业,筛选出更为优质的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
“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后,企业将利用增值税消除了重复征税这一优势,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和资源整合,打造邮政专属集邮文化、直邮产业链等专业化运营管理发展模式。”该负责人表示。
武汉铁路局则着手开展了“营改增”试点相关测算分析,研究供应商资质、现有成本费用支出中可取得抵扣进项税额规模、现有计费系统的调整完善、试点实施对企业营销方式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福建省泉港肖能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是铁路运输业的客户。公司财务负责人江平丰直言,在“有头脑”的企业眼里,“营改增”不仅是税负的下降,更是难得的机遇,企业可以“借东风”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搞实体、办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有一定的流动资本做后盾,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江平丰说,减负下来的税款可用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技术创新、扩大业务和市场,哪一项都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新一轮扩围将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推动企业主辅分离。南京市国税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以铁路运输业为例,该行业由多个小行业组成产业链条,涵盖了诸如搬运、装卸甚至中介等多个环节。改革后,不同的小业务可以单独成立子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用于抵扣,对企业和客户是双赢。目前,当地已有不少企业进行了实践。
“经济越是发达,越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这就需要政府创造相关的条件。”白景明说,“通过各种制度变革促进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矫正市场失灵,‘营改增’正是起到了这种作用。虽然这次改的是两个行业,但受惠的几乎是所有产业。”
消费者
受益公共服务提升
这次“营改增”扩围选择的为什么是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扩围消息出来后,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进一步均衡税负外,这两大行业具有一个共同点:同属公共服务领域。这意味着,与此前的改革相比,本轮扩围不仅对产业和经济发展有益,也将给百姓生活带来利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两大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后,一方面可以通过税额抵扣,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消费者购买服务的成本会下降;另一方面,行业的大发展将带来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也将从中受益。”这一表述得到了企业的认同。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中国快递业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绝不为过。今年11月11日~16日“双11”期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甚至创下了3.46亿件的数字,同比增长73%。某快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试点后,企业为取得进项抵扣,必定会考虑购进更多相关设备,这将间接促进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为吸引更多下游电子商务客户,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递企业也可能进行扩大配送范围等内部调整,不断优化服务。“随着良性竞争的升级,从长远来看,最终会降低消费者购买服务的成本。”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以铁路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统计显示,近10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全球领先,已经拥有超过9300公里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哈大高铁和京广高铁的长度都超过世界上其他高铁线路。借由高铁“贴地飞行”的速度,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快捷、更便利。家住哈尔滨的王先生记得,在哈大高铁开通之际有这么一句话曾广为流传:“早上在哈尔滨品尝俄式早餐,中午去大连吃海鲜,下午在沈阳五爱购物,晚上到长春刘老根大舞台听二人转,然后回到哈尔滨看冰灯。”“国家宏观层面的改革实际上和每个人的普通生活都紧密相连。”他表示。
据了解,今年国庆假期,铁路运送旅客突破7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试点改革后,铁路运营能力将获得再次提升,让老百姓的出行不仅‘走得了’,而且‘走得好’。”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从2012年在上海先行先试,到逐步扩大地区、行业试点,“营改增”一直采取分步、有序的方式推进。“近两年的试点改革和今年的扩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体现了‘营改增’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果。”白景明评价说。
展望下一步的改革,白景明表示,此次的试点扩围为后续改革创造了条件。“原营业税里占比较高的行业,如不动产转让、建筑、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还没有触及,这些行业的改革更加复杂,但会加快推进,现在就是在积攒经验。”他说。(来源:中国税务报)
版权声明:
凡在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中所涉及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