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全国一片治理“小金库”的热潮中,正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财政部驻江苏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下称“江苏专员办”)也挖出了几个“小金库”,不过,在撬开其中一家医药公司的“小金库”时费尽了周折。
因为当时药品生产流通环节潜规则很多,销售回扣满天飞,民众对此深恶痛绝,江苏专员办决定对医药公司进行检查。
A公司就是一家医药公司,江苏专员办在对其母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的销售部门和A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起初,我们只是对A公司作为企业的销售窗口感兴趣,想看看其工资、费用在母子公司之间是怎么分摊和列支的,结果发现其费用项目很乱。我们判断这里很可能有问题。”江苏专员办负责会计监督的四处处长潘文立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就这样顺藤摸瓜,江苏专员办撬开了一个金额超过600万元的“小金库”。
“狸猫换太子”套取现金
江苏专员办检查组来到A公司查账时,发现其往来账和大额支出存在疑点,其中广告费和会务费金额大,而且会议都是在杭州、温州、天津等异地召开的,这引起了检查组的警惕。
“我们当时要求企业提供进一步证明,包括会议议程、会议记录等,但是对方提供的详细资料有疑点,我们感到不可信、不真实。”A公司以为检查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杭州、温州、天津等地进行外调,提供一些补做的或造假的材料就能应付。
检查组是有办法的,但是他们的工作作风就是先给对方解释和反省坦白的机会,但当检查组把A公司相关人员找来询问时,他们完全没有松口的意思。
于是,江苏专员办专员助理薜鑫堂要求检查组转变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安排人员就相关事项进一步核实,稳住他们;另一方面,由潘文立亲自带检查人员去A公司开户的相关银行查询资金的真实去向,实施外围突破。
结果是,A公司在实际未发生广告费、会务费的情况下,由相关人员以虚假发票报销广告费、劳务费的形式套取现金。这里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A公司的记账凭证后面附有银行存款转账支票,但是检查组在银行看到的都是A公司的现金支票,而并不像公司账目记载的那样已经转到对方单位。原来,A公司采取“狸猫换太子”的方式,将转账支票换成现金支票来套取现金。
第二种情况是:A公司首先向发票开具单位出具汇票,等到发票开具单位将汇票退票后,A公司又开具银行本票套取现金。
据检查组查实,从2004年到2008年,A公司利用广告费、会务费发票虚列营业费用以套取现金累计达324万元。
“劳务费”有蹊跷
在广告费、会务费形成的“小金库”水落石出之后,劳务费成为检查组的又一个兴奋点。
检查组发现,A公司通过某人力资源公司聘用了很多工作人员,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在公司没见到这些人,日常发放工资时,也没有这些人的份。于是检查组要求其提供“花名册”。
“对方单位说这些人都到A公司分设的销售网点工作去了,我们追索到销售网点,结果网点也提供不了。”潘文立凭直觉判断,这其中可能存在假聘用行为,于是要求检查组抽调人力“转战”上述人力资源公司。
这家属于中介的人力资源公司向检查组提供了“聘用人员”名单,但缺乏与名单对应的相关信息,这显然无法让检查人员信服。“领取工资时的签名笔迹相同,表格有复制、造假的嫌疑,我们要求对方进一步提供聘用人员的住址、电话、劳动合同等详细信息,但一无所获。”经过检查人员不断地双向“挤兑”,劳务费“小金库”终于现形。
原来,A公司只通过这家人力资源公司真正聘用过一个工作人员,他 们真正的合作关系是套取现金。首先,该人力资源公司每月虚开劳务费发票,并根据编制好的派遣劳务人员名单表发放金额给A公司财务部,A公司则据此列支“销售费用—— —劳务费”并转账给人力资源公司,由其扣除5%的中介服务费后将虚列人员工资费用以现金形式直接返还给A公司。据统计,A公司通过这种方式3年累计套取现金326万元。
借用“货款”玩花样
A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其母公司相关药品的销售,因此,客户会将货款现金直接打给A公司。
但是,A公司却违规使用这些货款,将这笔资金截留并挪用于发放公司相关人员费用,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财务窟窿。
检查组到银行查证时,发现A公司的账目和银行提供的资料对接不上。“A公司在列支费用的记账凭证后面会附上银行转账支票存根联,收款人是会务费发票开具单位,但是银行提供的转账支票收款人却变成A公司的母公司。”经过深入检查和追询,检查组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委:A公司为了填补财务窟窿,以虚假发票虚列“销售费用—— —会务费”,套取银行存款,以返还挪用其母公司的货款。
A公司650万元“小金库”就这样被撬开。
(责任编辑:小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