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角 > 正文

徐智明:唯快不破

2013-12-16 14:53:14来源:首席财务官

“我就想做一个跟原来的‘小作坊’不一样的‘企业’。”“快书包”的创始人徐智明如是说。1995年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徐智明因在书店找不到专业书籍和杂志,从而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广告专业书店——“龙之媒”。几年下来,龙之媒在广告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但是徐智明不太满足于这个“小作坊”,“我将龙之媒定义为‘小作坊’,因为从经营的模式来看,不具备资本性,只是具有那么一些独特性。”

2010年6月9日,以“北京市区1小时到货”外加免运费为卖点的“快书包”网站正式上线,经营品类由精选图书慢慢延伸至饮品和零食领域。如果把当当、卓越比喻成沃尔玛,那么快书包更像一个网上的7-Eleven便利店。

速度是“快书包”的最大特点,而在唯快不破的业务特点背后,徐智明坦言更追求管理上的规范。

“1小时”背后的资金压力

“快书包”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网上买书由于已经被当当和卓越挤得利润很薄,单纯卖书是不可能挣钱的,当我们把客户定位为城市商务人士,在分析客户需求之后认为他们不仅是有读书的要求,同时还有其他的用品要求,所以我就开始有了这个”网上便利店“的想法,品种少而精,配送快,充分满足商务人士的需求。”徐智明说,而所谓1小时送货的服务也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北京为例,“快书包”在北京市中心拥有30多个10平米左右的小库房,分别辐射划出的30多片区域,基本保证配送员骑电动车15分钟之内能到达的路程(半径2.5公里覆盖范围内)。每个库房有2~4个配送人员,这些配送员都是“快书包”自己的员工,因而更易管理,可以保证服务质量。接到订单后,配送员根据划分的区域就近配送。限定配送范围、直送方式以及分散小库房的布局,使“快书包”能够实现1小时内快速送货。

在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快书包”做出了一些改变。首先对目标客户群集中的CBD等区域增设配送人员;其次,将原来朝九晚五、周一到周日的配送时间改成朝九晚六、周一到周五。徐智明表示,明年会雇佣兼职人员,在控制成本支出的前提下,覆盖更完整的时段。更重要的是当配送达到极限时会立即叫停,书目显示“暂时缺货”,等配送压力缓解后,再重新上架。

这种经营模式有很强的独特性,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资金管理和融资方面的独特“困难”。“‘快书包’起步的时候是我自己投了100万元,然后有200万元的天使投资,启动之后一年内300万元就已经赔光了,然后我又借了100万元,继续‘赔’到现在,好在新一轮融资已经到位。”徐智明对“快书包”的融资困难并没有避讳,“从我们这个商业模式来看,虽然门槛不高,但是资金风险很大。我们每开一个城市,就要把配送点和人员一次性设置到位,成本的支出是一次性的大笔支出,几乎没有节约的可能,无法从小成本做起,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在新的资金还没跟上的时候,之前的钱就已经花光了,现金流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

“快书包”将大物流化为“短物流”的关键在于人的投入。在中国,人力成本比较便宜的时候,“快书包”的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很强。这种模式对配送员工的要求很高,“快书包”花在培训员工上的成本越来越高。一次性的大成本支出和缓慢的营收,就使得“快书包”很难实现短期的收支平衡,始终处于“赔钱”状态。徐智明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的1小时配送物流是完全自有的,从开始做第一个城市就无法以任何一个形式跟物流的外包公司合作,所以人工成本是固定且不断上升的,根本无法节约。”

未来“快书包”的发展将从两个维度开展:一是扩张地域,能够做到30~40个城市;二是加大品类经营,能够扩张到比如食品、饮品、药品和一部分的自有定制商品。“快书包”规划了几十个门类商品来满足小众市场的阅读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图书控制在500种,笔记本、书签20到30种,小食品50种到100种等等,总体控制在1100种到1300种商品之间。

虽然设想的蓝图很具体,但是徐智明还是对于资金的缺口担忧不已,“如果没有新一轮的融资跟进,我们也只能停下发展的脚步,虽然我们的营收保持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加,但是投入却是成倍的增加。”

(责任编辑:小默)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