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自查和证监会复核结束后,新一届的发审委也随之成立,IPO发审和发行何时开闸,如今已只剩下时间问题。IPO的重启,对于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或许仅仅只是多了一条打新的投资渠道,更多的是充满对未来市场抽血的担忧,然而对于这条利益链上的很多中介机构来说,他们早就对IPO的重启望眼欲穿,一场全新的资本盛宴的入场券角逐早已提前开演……
发行人等的苦
在有些拟上市企业看来,IPO开闸,是迫不及待、急在眉梢的事情。因为上市与没上市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天堂与地狱间的区别。
“要不饿死,要不富死。有没有成功实现IPO对一些企业而言是关乎存亡的事情。”有多年从事IPO的业内人士说。
对于发行人来说,上市之前咨询费用也许算不了什么,巨额的财经公关费用和广告投入才是最主要的支出,而这笔支出,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这对于一些年利润只有区区千万级的创业板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财务负担。如果将这笔账计在发行人头上,财务报表必定异常难看。因此圈里人都知道,很多时候,发行人上市前的公关费用和广告费用,都是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买单,这样一来,就不会将成本转嫁到发行人头上,发行人也因此能够取得更漂亮的财务报表,这样有助于增加IPO过会概率。
而且,为了给上市前制造良好的业绩,不少公司上市前极力压缩各项成本,缩减员工工资,因此上市之前,大部分IPO企业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层,对于上市圈钱早已望眼欲穿。
实际上,抱有等待IPO筹钱度日心态的企业绝非上述一家。一位多年从事辅导企业上市的中介机构人员讲到,伴随国内企业出口数据的下滑,一些依靠外销程度较大的企业在资金链上已感到一定压力。但企业一旦IPO上市,往往可以给拟上市公司带来大量募集资金甚至获得超募资金。
在此前的IPO活动中,超募现象一直被认为是国内IPO顽疾之一。由于动辄就是超过数亿元甚至获得比原募集资金更多的超募资金,从而导致拟上市公司认为IPO是个一本万利的天大好事。从没钱到富得流油往往就在一夜之间。
因此,一些企业在经历了经济持续疲弱的2012年并感受自身现金流的压力后,越发希望能够通过IPO渡过难关。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市场承受能力达到边际,超募现象在去年有所减缓。iFinD数据显示,2012年IPO拟募集资金1017.9亿元,实际募资950.6亿元,平均每家拟上市企业少募集了4673万元。“市场认识到了IPO抽血的力度,从而使IPO募资活动从狂热逐渐恢复冷静。而在市场缺乏承受能力的时候,IPO活动也被实际中断了。”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工作人员表示。
会计师事务所跑马圈地
近期IPO即将开闸的言论喧嚣尘上。对此,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孙进表示:“实际上并未有哪家官方机构宣布中止IPO募资活动,目前更准确地说是处于发行暂停的状态。对市场上存在的传言,我们的态度是既不兴奋也不沮丧。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审计业务一直在持续。包括有些提交材料的企业,延时发行使我们为其做追加审计的服务。”
另外,对于审计费用,iFinD统计显示,在IPO暂停前,2012年实现招股的上市公司共有144家,其中122家企业披露了IPO过程中的审计验资费用。上述122家上市公司在IPO过程用在审计费用上的金额为3.17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在审计上花销260万元。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平均律师服务费的165万元。
实际上,国内一家小型会计所的从业人员讲到,IPO项目对于他们几乎不赚钱,仅是为了先“跑马圈地”、维系好客户等待日后对其进行年报审计服务。
“大的IPO项目审计一般不会找小会计所去做,我们更多的服务对象还是针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由于收费不高,再加上IPO审计项目本身时间长、成本高,因此IPO项目对我们所而言几乎收入与成本摊平了。”该人士说,“为的就是占下坑、维系好客户,等企业日后上市进行年报审计的服务。形成长期客户关系,这样的收入更稳定一些。”
iFinD数据也显示,在去年沪市主板上市的17家企业中,审计验资费用大于260万元的有11家,低于260万元的仅为6家,明显服务于沪市企业的审计验资费用更高一些。另外,在6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审计服务费大于平均值的有25家,而低于均值的为35家,明显给平均费用的收取拉了后腿。其中,创业板上市企业飞利信(300287)的审计验资费用仅为43万元。因此,在国内从事IPO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眼中,IPO开闸更多的是为了跑马圈地、划好地盘,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投资者陷两难
从历史的数据来看,似乎IPO的开闸将对市场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而IPO暂停则对市场偏利好。但是面对这一次IPO开闸的消息,认为因监管层的稽查等因素IPO开闸对市场影响将越来越小的观点似乎占了主流。
国泰君安策略研究员时伟翔表示,IPO开闸的影响已被市场部分消化,预计IPO重启后发行速度维持在20-30家/月,全年融资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IPO规模/总市值不足0.4%,对A股的冲击呈持续下降趋势。
即便如此,也有机构人士认为IPO的开闸将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正是投资者心理上的压力。博时上证ETF基金经理方维玲称,目前800多家IPO在审企业形成了IPO的堰塞湖,这也是郭树清在任时暂未完成的一个任务,若无法妥善疏导,对A股市场意味着压力重重。
随着IPO的重启,将会造成市场结构的转换,而目前监管层稽查的做法势必会对创业板等板块未来的走势形成压力。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就表示,IPO重启对A股最大的冲击并非指数,而是结构,冲击最大的正是创业板。陈李解释,“过去3年股票供给55%左右来自再融资、增发,而IPO仅占40%,因此,如果IPO重启后批量发行估值10-15倍的小盘股,会对目前40倍市盈率的创业板估值冲击更大”。
据了解,日前富国基金专门推出权益资产专注于打新的新型二级债基富国信用增强债基。据了解,其打新资金将不低于15%。对此,上海一位基金经理透露,由于一级债基打新之路被堵,目前市场上明确主投打新的债基成为罕有品种,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打新收益相对二级市场的收益率而言,对机构来说很有吸引力。
对于打新,富国信用增强债基金经理冯彬表示,如果IPO发行节奏恢复,经财务核查风暴“梳洗”过的上市公司质地应该相对更好,获取质优新股的概率会有所提升,因此,发展具备打新功能的债券基金,不失为分享IPO重启收益的一个可选途径。在一级债基打新被叫停前,打新最高获取了56%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