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兑付危机 中诚信托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

2014-01-17 16:59:39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于“中诚诚至金开1号项目”到底将如何兑付,北京青年报记者向中诚信托进行了求证,但该公司表示,信托产品兑付信息只向持有人进行披露。与此同时,中诚信托还对原本可以公开查看的产品四季报进行了密码加密,以便阻止外界对这一产品运作情况的探究。据中信证券非银组判断,这单矿产项目将由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山西分行、项目背后的地方政府三方协商解决,共同出钱偿付优先级本金。


30.3亿元信托月底到期

中诚信托今年年关难过。随着工行-中诚诚至金开1号项目兑付期限将至,中诚信托将面临30亿元的兑付窟窿。而和此产品关系密切的产品发行银行工商银行已经表示不会进行“兜底”。

中诚信托于2010年推出“2010年中诚·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截至2011年3月,两期信托共募集资金30.3亿元,主要用于山西振富集团进行股权投资,由振富将投资款用于煤矿收购价款、技改投入、洗煤厂建设、资源价款及受托人认可的其他支出。项目发行一年多后,振富集团副董事长王平彦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拘。

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振富集团实际控制人王于锁、王平彦(父子关系)和振富能源公司一直未按照产品设计要求支付款项。目前,山西振富集团已经完成了破产清算,根据测算,净资产不到5亿。该产品将在2014年1月31日到期,考虑到这一信托产品不处在优先清偿的位置,信托公司基本无望从山西振富拿到钱。

工行明确表态不“兜底”

对于这一项目,中诚信托曾经有过奢望,即推动这一项目的工行山西分行会出面兜底。因为这一项目最终成行,和工行山西分行关系密切,当时由工商银行对产品进行了包销,30亿全部卖给了工行私人银行客户。严格意义上来讲,中诚信托只是提供了通道。

不过,早在2012年6月份,即振富集团陷入困境、无法偿还资金时,工行就表态,拒绝为该项目“兜底”。昨日,工商银行又表示,不存在中诚诚至金开1号项目将由“工行承担主要责任”这种情况。

一边是委屈的中诚信托,认为自己只是提供了通道服务,却要承担如此之大的责任。一边是中国第一大商业银行明确不会兜底。如果从业务本身来看,要求银行来托底并无先例。但为何中诚信托死死咬住工行呢?主要原因还是当时工行在这个产品上牵扯很深,力促这一产品成行,但具体牵扯到工行哪些部门和人物,目前并没有明确。

如何兑付有待三方博弈

对于这一产品如何兑付,北京青年报记者向中诚信托进行了求证,但该公司表示,信托产品兑付信息只向持有人进行披露。与此同时,中诚信托还对原本可以公开查看的产品四季报进行了密码加密,以便阻止外界对这一产品运作情况的探究。

不过,在行业内,中诚信托当时对这一信托产品的尽职调查极为松懈。该产品成立一年后即出现问题,几乎成为行业笑柄。从以往业务经验来看,虽然信托产品问题不断,但都还没有不能兑付的情况出现,整个行业都遵从潜规则“刚性兑付”,即不管产品出现什么问题,信托公司都对产品本金和收益进行支付。对中诚信托而言,如果不兑付这一产品,他就会砸烂信托业全行业维系的信任基础,不仅打烂自己的饭碗,也震碎了同行的饭碗。

但要是如期兑付,中诚信托则要为一点蝇头小利赔了家当。一般而言,通道业务大概可以收取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三的费用,30.3亿的产品多了也就收九百多万的费用。不过,从身家上看,中诚信托赔得起,2012年该公司净资产100亿元,净资本72亿元。

从现实来看,虽然各方都极力撇清关系,但这更像是为了博弈放出的烟幕弹。根据中信证券非银组的判断,这单矿产项目将由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山西分行、项目背后的地方政府三方协商解决,共同出钱偿付优先级本金,至于各自出资赔偿比例的问题,有待三方博弈决定。

财经观察

“涉煤”信托风险增大

据用益信托统计,2013年和2014年是“涉煤”信托的兑付高峰期。2011年,国内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157款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481.29亿元。而这些矿产资源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5年至3年,2013年和2014年将集中面临到期兑付。在这些产品设计之时,可能正是矿产资源最热门的时候,没有人想到未来会出现煤价大跌、财富蒸发的结果,但现实确实发生了。

在信托行业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刚性兑付”,即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虽然法律没有这一规定,但“刚性兑付”被看做信托业的生命线,一旦这一底线被突破,信托就会迎来巨大信用危机。所以到目前为止,虽然出问题信托产品不少,但本金都得到了兑付。刚性兑付到底什么时候被打破,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疑问是谁成为第一个倒霉蛋。信托产品10%左右的收益率,显然会有相应的风险,这才是符合市场的经济现象。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