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步入深水区之际,财税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重中之重。而自去年3月新一届政府出任以来,财税改革的方向日益清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财政改革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明确了未来财税改革三大方向,即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财权与事权,这让笔者对未来十年财税改革的加快推进抱有较大期待。
然而,从两会至今的高层表态来看,财税改革这块硬骨头似乎并不易啃,特别是结合上周末笔者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现场感受而言,当前决策层谈及改革语气时并不如以往“轻松”,反更倾向于强调风险与改革的不易。
而财税改革方面,财政部长楼继伟更是提到改善预算管理与完善税收制度先行,理顺财权与事权由于涉及国家治理内容,尚需“研究”,这意味着财税改革三大方向难以全面推进。笔者担心,一旦作为多项改革配套政策财税改革滞后,势必将增加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从去年三中全会的《决定》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财税改革相关措辞已经发生微妙变化,不难窥得财税改革已由“全面推进”转向“更加谨慎”。例如,在完善税收制度方面,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其后,楼继伟部长在解读《决定》时也曾提到要“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增加房产保有环节的税收”。而今年两会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房地产税的提法均仅为“做好立法相关工作”,并未出现加快与适时推进改革的字样,显示房地产税的推出将会明显滞后。
就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方面,虽然三中全会《决定》中将其作为三大方向之一,并做以充分论述。但是近期决策层对推动这项改革的表述也有所淡化,楼继伟部长两会答记者问与在发展论坛上演讲时,均强调这项改革更广泛的来看属于国家治理范畴,并非仅靠财税改革一项所能及,因此今年的任务仍是“抓紧研究”,“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言外之意,地方与中央财政关系的理顺短期内也很难破局。
如此看来,三大方向难以全面推进,财税改革恐将慢于预期,而笔者担忧,这难免会影响其他改革的协调推进。例如,城镇化与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到2020年,政府目标是通过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而在笔者看来,决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这恰恰需要通过财税改革来实现。如果未来地方政府仍旧财力有限,3亿人宏伟目标无疑将受到挑战。
此外,财税改革也将滞后于金融改革。例如,两会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决策层也都传出加速金融改革的信号,重点包括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与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等等。而笔者担忧,在财政改革与国企改革滞后的情况下,一旦利率市场化加快,资金软约束群体仍然大量存在,旺盛的资金需求或将推高利率价格继续上涨,或将对实体经济不利。
作者: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腾讯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