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014-05-26 13:27:53来源:中国会计网

所谓“全面预算”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各个预算统—于总预算体系。它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进行编制。它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的依据。

为了使整个预算编制体系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集团内部应设置预算委员会。其任务是:审查协调企业集团预算、决策及目标要求,并将审定的年度预算报董事会 ( 或总经理办公会 ) 批准实施;审查上年度决算,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奖惩意见报董事会 ( 或总经理办公会 ) 批准后执行。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工作组 ( 一般设在财务部 ) ,具体负责组织各项预算的讨论、修改、报批、下达,以及通报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企业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 ( 利润预算 ) 扩大到经营过程 ( 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 ) ,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 ( 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 ) 。因此,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2)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3) 预算不等于预测,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它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并且程序化不明显,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制定的几种方案,并从这几种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的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因此,企业全面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公司的整体 “作战方案” ,还是到期 ( 年终 ) 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



(责任编辑:宸婧)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